雙性戀是什麼?:暸解這個常被打發成「無法做決定」的性取向

關於雙性戀者的一個常見的刻板印像是,他們不過是感到困惑,而且他們的雙性戀認同只是一個階段性過程。

翻譯著作

伶安

9/23/2023

【翻譯著作】雙性戀是什麼?:暸解這個常被打發成「無法做決定」的性取向
本篇文章原刊於 Feminism in India
原文作者:Naureen Zaina
原文出版日期:2022/06/16
譯者:伶安
校訂者:有靈

譯者筆記:

應景雙性戀驕傲日(Bisexual Pride Day)!我感覺雙這個標籤一直以來,如果不是直接隱形(跟異性交往就是異、同性就是同),就是經常被和二元畫上等號(雙泛之辯…),光是這篇原文,作者就有不小心說到雙是「兩性」皆有可能被吸引。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持續地聆聽和灌溉身邊的雙泛朋友滿滿的愛!

趁這個機會也想推推幾個我經常收看的英文bi油土伯,他們的YouTube影片也都和性別有關~
verily bitchie 的 “Why We Hate Bi Men”
Tara Mooknee 的 “Amatonormativity” (也就是QM介紹過的愛情常規化!)

雙性戀者能被超越一種性別的人吸引,無論是建立浪漫關係以及/或性關係。他們即是 LGBTQIA+ 光譜中的 B 。 Salway et. al 在2019年的研究中指出,在所有的性傾向中,雙性戀者們經常在心理健康上經歷較多的波折。

這樣的現象,可能和雙性戀群體在同性戀社群和異性戀社群中都經常受到歧視相關,導致一種因為缺乏支持網及社群而產生的異化情緒。

關於雙性戀者的一個常見且有害的刻板印像是,他們只是感到困惑,他們的雙性戀認同只是一個階段性過程,僅僅是在成為異性戀、男同性戀、女同性戀或其他標籤旅途中的一部分。這樣說法很危險,因為它不僅拒絕看見個人的性取向,也否認他們活出真實自我的權利。

這種態度可能會導致雙性戀者隱藏自己的性取向,避免和他人傾訴,這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和孤獨感。根據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的調查,雙性戀者隱藏自己性取向的可能性是男女同性戀者的六倍。

除此之外,約有四分之一的雙性戀者從未與任何人分享過自己的性取向。恐雙症普遍存在,也就是針對雙性戀者的厭惡或偏見。這樣的態度,尤其來自於本應是安全空間的 LGBTQIA+ 社群時,是反直覺的。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 LGBT 資源中心對此做出了相似的說明:「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都在成為伴侶的『對方』中得到安全感,並基於他們只被『同性』或『異性』吸引,而團結成為社群。這形成了一種『我們』vs.『他們』的動態,有效地將雙性戀者邊緣化為『他者』。這樣的動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預設人們可以通過他們當前或潛在的浪漫對象的性別來被定義。」

根據 LGBTQIA+ 反污名的組織 GLAAD ,雙性戀抹除(bi erasure)是「質疑或完全否定雙性戀的存在及合理性(無論是對群體或個人)」。雙性戀抹除的例子包括,漠視雙性戀者、或將其化約成一個階段性的過程。這經常實現在,期望個人以他們當前關係來標記自己的性取向,例如宣稱和男性進入關係的雙性戀女性為異性戀。

諸如「這不過是個階段」、「你得在男女間做出選擇,不能兩個都喜歡」和「快點下定決心」之類的評論,都潛藏雙性戀抹除的邏輯。許多雙性戀者也常常面臨貶低、所謂「幽默」的言論。人們常以「好性感」、「噢你想要三人群交嗎?」回應雙性戀者的性取向。這些說法持續加深雙性戀者性慾大的刻板印象,並使得雙性戀者疲於反擊。

性別也影響著雙性戀者們面臨的、不尊重的本質。對於雙性戀女性(以下簡稱雙女)而言,否認有時透過將一個人的性取向性化來實現。在我們的社會中,與不侷限單一性別發生關係的女性常被貼上「性感」的標籤,被認為出於某種不成熟的「實驗精神」,並且被視為她們正經歷的一個「階段性過程」。這些種種都是對雙女性取向的不尊重。

同樣地,當一個男人認定自己是雙性戀時,他們就會被貼上同性戀的標籤,並被視為還沒準備好出櫃的同性戀者。否定一個人的性取向不僅使人缺乏歸屬感,也可能導致身分危機、和困惑的感覺。這些都是對雙性戀群體持續排除和無知的結果。

為什麼雙性戀抹除會發生?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布萊恩・范斯坦博士表示,許多人侷限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考來理解性取向。這種單一的思考方式使人們相信一個人若不是異性戀就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沒有辦法容納介於兩者之間、其他類型的性取向。

范斯坦在《健康》雜誌上進一步指出,「我認為,對一些人來說『性取向不一定是非此即彼』這個想法很難理解。人們可能不只被同性或異性吸引,而可能被多元的、不同類型的人所吸引。」

性傾向不一定指向單一,不一定只有異性戀或同性戀。性取向是一個光譜,我們應該接受、理解和支持每個人的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