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浪漫宣言
熱門文章無浪漫跨性別翻譯著作
有靈
3/14/2023
【翻譯著作】無浪漫宣言
原文作者:映晨 & 映彤
原文出版日期:2018/07/15
譯者:有靈
校訂者:常衿
譯者筆記:
〈無浪漫宣言〉的原文 “an aromantic manifesto” 出版於新加坡2018年酷兒小誌展覽,是一個批判浪漫霸權與壓迫體制的小誌。〈無浪漫宣言〉認為「酷兒解放必然將廢除浪漫定位長期目標」,鼓勵大家不再迷戀於浪漫美夢,醒來後就可以一起實現不未來的可能性。倘若我們依循無浪漫主義的願景進行公共建設,又會打造出怎麼樣的社會呢?
除了無浪漫政治之外,〈無浪漫宣言〉也提及到跨性別者在擇偶市場所遭遇的歧視對待。原文作者 映晨 目前在賓州大學念科學歷史與社會學的博班,也在經營 Trans PhD Network 的臉書社群,歡迎正在考慮或正在念研究所的跨性別夥伴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ransphd
〈無浪漫宣言〉原文的引用網址:aromanticmanifesto.tumblr.com
〈無浪漫宣言〉中譯版檔案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6wAFJPJ9yGFt2toCLcKFBkoYpbrBqg4/view?usp=share_link
「此時此地是一座監獄。面對此時此地徹底掏空現實世界的可能性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去思想並感受未來與他方 . . . 酷兒性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世界不足、明白這個世界確實有有所欠缺。」- josé esteban muñoz, 《漫遊烏托邦》
「在我理想中的世界,友誼會被欣賞為一種浪漫 . . . 在我理想中的世界,我們的價值不會牽連到我們的可慾望性,我們的安全不會牽連到我們的是否實踐單偶關係,我們的家庭不會牽連到我們的血緣。」- alok vaid-menon
宣言
浪漫本質上是恐酷兒的。
將酷兒的定義圍繞於追求浪漫慾望和快樂的行為強化了酷兒壓迫。
酷兒解放必然將廢除浪漫訂為長期目標。
戀愛的自由
最近有一份問卷調查(960位受訪者,942位順性別受訪者)發現:
88% 受訪者拒絕與跨性別者交往
89% 男同志受訪者拒絕與跨性別男性交往
82% 女同志受訪者拒絕與跨性別女性交往
63% 雙性戀/酷兒受訪者拒絕與跨性別女性交往; 51% 拒絕與跨性別男性交往
儘管酷兒族群熱切支持「自由戀愛」,但即使在酷兒社群內,大多數的跨性別者仍因個人性別而被排除在浪漫之外,此因素排在其他邊緣化的因素之前,如種族、階級和身心障礙 — — 更別提 以「個性」這個順性別異性戀正典的概念決定浪漫對象的契合度。
在以上的問卷調查中,僅有兩位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於浪漫毫無興趣。
大多數的酷兒人士都想談戀愛。
我們假定,「酷兒」本身就包含了談戀愛的欲望。
許多酷兒人士認為,在只允許順性別異性戀浪漫的世界中,高舉同性親密的大旗,就是酷兒的。
現代酷兒運動以「自由戀愛」的論述為主軸,尤其專注於推動同婚以及其他酷兒浪漫形式的合法化。
但是在一個階層架構之下,「自由戀愛」只能複製其架構的階層秩序。許多人只受過壓迫的愛,許多被戀物化為毫無自己的需求與複雜性的物體。很多人仍然處在沒有被愛和不被渴望的狀態。
酷兒運動堅定擁護「我們不能決定自己(不)愛誰」的觀念,卻經常妨礙我們進一步檢討異性戀正典的權力結構如何支配我們所有的欲望。
如果異性戀者無法決定自己愛誰,那麼同性戀者也無法。這樣的話,種族主義者、恐跨人士和對於肥胖及身心障礙感受不到吸引力的人,亦是如此。
酷兒壓迫不只是壓抑慾望的經驗,也是階層化與壓迫性慾望的經驗,不被慾望的經驗。
戀愛的私人化
浪漫並不是一種人們對彼此與生俱來的感覺。浪漫首先是一個政治制度。
浪漫只有在公共生活/私人生活這個(新)自由主義式的二元框架中,才能為人所理解。
公共生活涉及個人作為公民的利益,並被視為社會介入的合法領域。
私人生活涉及個人作為消費者/個體的利益,只與當事人有關,不容他人干涉。
在歷史上,異性戀親屬關係所塑造的家庭領域被劃入私領域,但酷兒親密關係由於會讓人聯想到掠食性和性變態,引發道德恐慌,而被劃入公領域。
酷兒運動為了回應這種道德恐慌,致力於透過酷兒浪漫的正常化將酷兒親密私人化。
但在我們的政治系統中,私人化不等同於某一件事從此不在公領域可干涉的範圍中。
浪漫有無可否認的公共性;假如不是大眾媒體頻繁的訊息轟炸,我們也不會覺得浪漫這麼刺激。
與此同時,浪漫的私人性在於,沒有人有權干涉他人的擇偶方式,即使這些選擇透露出系統性的不平等。
浪漫的第一個大詭計是:浪漫是自然的,因此無所不在;浪漫無所不在,因此是自然的。
浪漫之所以顯得自然而無所不在,是由於順性別異性戀正典的權力運作。在順性別異性戀正典的社會中,浪漫在公領域裡被建構為治癒一切不幸的私人療法:
愛能賦予我們重新面對生命困境的力量,不論我們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們因此渴望自己私下擁有這種公共幻想。
幸福的承諾,並不是浪漫伴侶之間自己產生的,而是源自於他們趨近公共浪漫幻想的能力。
這正是為何許多人會從他們伴侶感受到自己被「浪漫化」,無法被清楚看見自己的真實面貌。
針對女性的浪漫化特別暴力,因為順性別異性戀正典下的女性浪漫理想,要求女人壓抑自己,優先考慮男人的情感和性需求。
戀愛的階層化
浪漫的第二個大詭計是:浪漫主要關乎契合度。
透過宣稱順性別男女「互補」,或是人人都能找到「真命天子/女」,浪漫讓人相信「沒有人不受歡迎,只是彼此不適合不相容」,並藉此掩飾浪漫的階層化功能。
但這個邏輯無法解釋,為何在每一種主要差異主軸(性向、性別、種族、階級、身心障礙程度等等)中,都會出現明確的階層化。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浪漫的重點不是彼此「適不適合」,而是對方符不符合公共的理想浪漫形象。
浪漫的幸福許諾並不適用於所有人,而是受限於符合公共浪漫理想,能夠繼續做這種美夢的人。
在浪漫擇偶市場中受歡迎的人,都是有能力向上流動、白皙膚色,性別正確、手腳健全、高挑而健壯的人。
說一對情侶「很匹配」,往往指的是他們在浪漫階層上位於相近的特權置位;而說一對沒有浪漫吸引力的情侶「很匹配」,則聽起來很瞧不起人。
酷兒運動的自由戀愛論述,不足以挑戰浪漫的前兩個大詭計。酷兒族群的浪漫理想,還是高度受到異性戀正典的影響,只認可那些最有特權、最「天造地設」的酷兒伴侶,並貶抑其他更邊緣的酷兒人士。
由於浪漫關係的幸福許諾,建立在追求一種幻想的、階層化的排他性理想,情侶總會害怕自己配不上對方,或是對方配不上自己。
那些不符合異性戀正典浪漫理想的人,被期待要私下解決這個問題。
很少人會將他人的不被欲望,視為與自己有關的公共議題。與此相反,我們經常聽到有人高高在上地說,自己單純沒有這種「偏好」,或是不被慾望的人總有一天會找到「真命天子」。
遁入自我
浪漫的第三個大詭計:浪漫可以在私領域中改革。
無論浪漫的公眾理想有多暴力,女性主義者和酷兒人士仍相信只要找到對的伴侶,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非暴力的私浪漫。
但是,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浪漫想像,本身便已是暴力的結果。
浪漫是我們社會中最強大的規訓機制之一,因為它不僅遏止了慾望,還建構了慾望。
我們熱切渴求體驗浪漫所允諾的幸福幻夢,深怕自己得不到浪漫的幸福,這種心理限制了我們的欲望,讓我們再次變得保守、恐酷兒。
酷兒浪漫無法抵抗異性戀正典,反而同化了酷兒欲望,讓我們放不開手上擁有的相對特權,並因為那些我們沒有的特權而厭惡自己。
別再假裝可以拯救浪漫,妄想自己能夠翻身,麻雀變鳳凰,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
浪漫關係對於私人改革的許諾,正是它最危險的部分,賦予浪漫一種虛假的包容性。
異性戀正典資本主義,讓我們誤以為浪漫是可以酷兒化的,這迫使酷兒族群透過私下尋找「適合」的伴侶,來解決自己的不快樂和不被欲求,而不是將憤怒導向公共行動。
最需要浪漫美夢、相信麻雀也能變鳳凰的人,往往正是那些最弱勢的邊緣人。
酷兒族群熱切地想感到自己也能是浪漫關係中的欲望對象,享受浪漫關係所許諾的虛幻幸福,讓自己有力量繼續活在一個恐酷兒的世界裡。
但這種同化式的幻想,最終會傷害並遏止酷兒解放的進程。
酷兒需要的是解放公眾,而不是私人解放的許諾,因為後者只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看不清浪漫關係的暴力幻想,如何建構出恐酷兒的公領域。
無浪漫主義作為酷兒的對抗性公眾
主張我們不需要跟不喜歡的人交往,也是一種用私人手段解決公共問題的方案。
公共的解決方案是徹底廢除浪漫。
無浪漫主義不是一種個人的逃避,而是一個以公共行動抵抗恐酷兒暴力的對抗性公眾。
無浪漫主義是一種有原則性的承諾,旨在尋找激進的、非暴力的人際關係形式。
無浪漫者的理想是:
將酷兒親密關係視為網絡式的對抗性公眾,在這種親密關係中,伴侶可以互相扶持激勵,而非彼此競爭。
否定階層化的排他性以及否浪漫特權決定何謂幸福。
拒絕讓浪漫壟斷肢體和情感的親密性。
拒絕婚姻制度等等會集中財富、鞏固不平等的裙帶關係實踐。
將酷兒親密關係,轉化為政治團結和行動。
創造新的、尚不存在的非暴力愉悅和欲望。
如果你已經進入了一段浪漫關係,我們不要求你跟浪漫伴侶分手,而是鼓勵你以一種不同的、更酷兒的方式愛他。
我們認為無浪漫主義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豐富一個人的親密經驗:
不需要期待一個人能滿足你的所有需求,或強迫他人去滿足你的所有需求;不同的需求,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獲得滿足,而這樣沒什麼不好的。
不再恐懼自己無法成為理想的愛人,並焦慮自己會被他人取代。
接受親密伴侶的真實面貌,而不是關心他們能否滿足理想愛人的條件。
增進與親密伴侶之間的溝通,建立屬於你們的親密模式;不再根據對於浪漫關係的期待決定什麼是適當或不適當的親密行為。
明白愛不是一種競爭關係,加強對親密伴侶的信任感,讓「不忠」不再自然地引起焦慮。
不再害怕自己會被取代,因此更能維繫長期親密關係,面對遠距離或長久分離的情況;當你的親密伴侶有了新的親密關係時,你也有機會創造新的羈絆!
問:無浪漫主義如何看待性關係?
答:由你決定!但請注意,在性關係中,存在著與浪漫關係相似的階層結構。
不同未來的願景
這個社會很難想像無浪漫主義的實踐,但這不足以構成摒棄無浪漫主義的藉口。
酷兒從不是為了追求正典化的便利性。
基於異性戀核心家庭的資本主義社會模式,會導致一個追求競爭的世界,每個家庭 — — 無論是血緣性、組織性或民族性的家庭 — — 都只為自己的家人著想。
倘若我們依循無浪漫主義的願景進行公共建設,又會打造出怎麼樣的社會呢?
無浪漫主義的意義在於,它並非一個人就可以實現的。
無浪漫主義必須是一個社會運動,一個浪漫永遠無法實現的社會運動。
我們沒有所有的答案,但我們期待與你一同探索。
~基於社群關懷的集體保險,而非唯利是圖的保險公司所策劃的計謀~
~社群活動,如都市農業,正面的性教育~
~基於長久關係的分享式經濟,而非一次性交易~
~整個社區一同照顧兒童、老人家及障礙者~
~合作住宅、社群空間及設施~